●毕业创作和挂号信


这是我们79级全体绘画系的同学和老师的毕业合影。一排左起:王玉琦、张士范(系主任)、李玉兰、张秀茹(老师)、呼鸣、张培舟(书记)、沈尧伊(老师)、孙廷卓(老师)、高振恒(老师)。后排左起:宋永平、张越、陈宏年、李津、马俊卿、王克非、门如山、苏新平、颜铁良(老师)、白庚延(老师)、康小华、杨德树(老师)。摄于1983年7月。

春天又来了。校园里和马路牙子上的最后一点残雪都融化了。树枝上的鸟儿时不时冲到草坪里找着去年的草籽。寒假还没有结束我就先回来了,一个美妙的黄昏,我打开教室的门独享了几天只有我和窗外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画案的日子。回味着邵飞给我介绍的一个新男朋友——艾端午。北岛(赵振开)是邵飞的丈夫,我们那时不管他叫北岛,只是叫他振开。他和艾端午都在《新观察》工作,是同事,艾端午是美术编辑。当时我在29岁择偶的条件是:岁数要大些,要有阅历,什么都要比我懂得多,胖些眼睛大些……我们见的第一面就是在邵飞和振开家,崇文区西打磨场75号的大杂院的最深处。我们算是一见如故吧……我很怕又沉迷于一次恋情之中,误了学习。几天后匆匆告别了他,提前返回天津美院了。 不久,班里的同学们也陆续从各地体验生活返校了,班里顿时活泼热闹了许多。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班上每个人在爱情的路上也是山高水深的跋涉中,心里都种了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


记得这是83年的春天,邵飞给我拍摄的艺术照。

这是我们1979级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紧张的毕业创作开始了,同学们都非常重视这个毕业创作大展。我们班陈宏年一个人,从密云山里又去了承徳,最后在一个叫下栅子村体验生活。毕业后,老陈的山水画创作也都与燕山有关。李玉兰是去了东北她大哥家。那张农贸市场的白描(后来的毕业创作之一)就是根据东北当时的农贸市场速写整理的。马俊卿是只身去了黄山,画了速写,拍了照片,也带回来大量的写生和创作小品。李津去了河北省涉县王金庄体验生活。但毕业创作却画的甘南藏区。当时李津的毕业创作是《炊烟》,二个藏族女孩爬在雪地上生火,还有一幅是《牧人》,一个强壮的藏族汉子直视观众。


李玉兰毕业创作《民工》的创作草图

我用化学浆糊粘接了一张2米x2米的高丽纸,开始了名为《山王河》的毕业创作。一气儿画了十八条壮汉打腰鼓,想象着他们依然在黄尘中旋转的呼啸有声,我如同猛兽一样在纸上追寻着猎物。努力使白昼不曾间断地描绘这18条西北汉子,渐渐地有了些气象……

艾端午几乎每周一封信,还是挂号的。用的都是《新观察》的信封和信笺。当时我特别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寄挂号信呢?几次回信询问他,他说:“防止有人拆信偷看云云。”居然还有几次由于信超重,我还要去黄纬路邮局去交钱取信。开始感觉到爱有些麻烦,和他的高深莫测了。不过当时我还是很盼着他的来信,他和他爸爸(艾青)一样地爱写诗,只是没有他爸爸写得长。我现在还留着他几封有诗的信。

八月的天津一切又开始了出汗发粘。教室里常常只是我一个人站在二尺高的模特台子上,十二分地努力画着我那幅《山王河》,那时我哪里懂得“好的作品每觉不是人力”之说呢,李津班长常常是出出进进的,几次他都会像上次打招呼似地用相同的话问上一句:“怎么还没画完?”就像当时流行的一句电影对白:“列宁怎么还没找到?”我几次都想大声回答道:“正找呢!”(列宁在十月对白)。不过,我还是头都不回地嗯了一声。


李津毕业创作《炊烟》的创作草图

毕业展览前夕,艾瑞午和他们单位的摄影编辑李晓斌一起来到我们学院。我向班里的每个同学介绍了我的男友,还带着他们俩去了我们级的版画班,晓斌不断地拍照着,最后发表在《新观察》杂志上的只有版画班宋永平和康小华的毕业创作。

那是我最后的大学生活中的一段最愉快的时光了……以后的许多许多年的光阴中,无论是春秋时日阴雨连绵,还是狂风呼啸卷飞叶拍窗,还是雷鸣电闪豪雨如注,独守画室享受着类似的幸福时光。 后来许多许多年后我才懂得了在无中生有的欲望中,在一幅空白的画布面前,才感觉得到自己的存在,落笔皆真。


2009年,由李津联系和召集我们老同学老校友,在德国爱沙芬堡的99画廊,和中国的可创画廊先后举办了一个大型的联展《中国时刻》。这是当时宋永平同学设计的请柬

部分天津美院各届毕业生作品欣赏(四)


李津 1979级 《西藏组画》 选登 43×43cm×6 纸本设色 1983-1984年(入选1985 中国画新作邀请展)


马俊卿 1979级 《雪域》 100x70cm 宣纸 1988年


陈宏年 1979级 《候月》 33x33cm 宣纸设色 2014年


李玉兰 1979级 《街头》 40x50cm 布面丙稀 2010年


宋永平 1979级 《天津卫》 组画 选登 60x40cm 黑白木刻 1983年 毕业创作(曾刊登在《新观察》、《美术》杂志)


康小华 1979级 《藏民与毛牛》 50x70cm 版画 1983年毕业创作(曾刊登在《新观察》杂志


苏新平 1979级 《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62x48cm 版画 1988年


王克非 1979级 《家》 40x40cm 版画 1985年


李友友 1979级 《信天游》 40cmx40cm 版画 1984年


郑毅 1979级 85x85cm 布面油画 2013年


王纪平 1979级 《威风锣鼓》4座 花岗岩 9米(泥稿放大)(合作)2009年


王玉琦1979级(主创)、吴恩海(待查)、马元1977级、王小杰1980级、高冬1979级 共同创作 天津站穹顶画《精卫填海》 1988年


呼鸣 1979级 《奔生活》 55x75cm 工笔重彩 1983年(这张创作我也不满意,从来都没有展过。别问我《山王河》哪去了,毕业展时展出过,从此卷起来,在结婚的8年时丢失,唯一的一张照片也没有,那是后话了……)



<<-----返回目录

呼鸣讲故事